梵凈山是中國西南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,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梵凈山就屬楚國“黔中地”,秦朝屬“黔中郡”,漢代屬“武陵郡”,以后一直是“武陵蠻”崇拜的神山、圣山。
梵凈山正式載于史冊,始于漢代?!稘h書·地理志》稱梵凈山為“三山谷”;北魏《水經注》沿稱“三山谷”。唐代《元和郡縣志》改稱“辰山”。當時,唐政府已在梵凈山西麓設立“思邛縣”(唐開元四年<716年>設,今貴州印江縣)。宋代《太平寰宇記》稱“思邛山”,因唐“思邛縣”而得名,佛教于此時傳入梵凈山。
明初,梵凈山已是佛教名山,同有數名并稱:“九龍山”、“飯甑山”、“梵凈山”、“大佛山”。因其三峰高聳,脈分九支,故稱“九龍山”。又因金頂孤峰突起,形如飯甑,故稱“飯甑山”。又因明代該山佛教興盛,寺剎林立,為梵天凈土,故名“梵凈山”,俗稱“大佛山”、“大靈山”。
它位于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的松桃、印江、江口三縣邊境的交界處,方圓達六、七百里,其最高峰——鳳凰山海拔2572米,朝拜地——老金頂2494米,新金頂2336米;梵凈山是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(相對高度達二千米),它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,而且還是橫亙于貴州、重慶、湖南、湖北四?。▍^)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。梵凈山是“貴州第一名山”,“武陵第一峰”。
據典籍上考證,梵凈山唐朝以前稱“三山谷”、“辰山”、“思邛山”,明代以后稱“梵凈山”,“梵凈”乃“佛教凈界”。梵凈山的聞名與開發均起源于佛教,遍及梵凈山區的四大皇庵、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,奠定了梵凈山乃著名“古佛道場”的佛教地位,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,佛教文化為蒼蒼茫茫的梵凈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。
梵凈山為武陵山脈主峰,原始生態保存完好,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,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聯合國“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”成員??偯娣e567平方公里。梵凈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,如黔金絲猴、珙桐等珍稀物種。風景美麗自然,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,其主峰的“蘑菇石”是著名的一道景觀,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個地方。
梵凈山,全境山勢雄偉,層巒疊嶂;坡陡谷深,群峰高聳;溪流縱橫,飛瀑懸瀉;古老地質形成的特殊地質結構,塑造了它千姿百態、崢嶸奇偉的山岳地貌景觀。梵凈山植物類型多樣,森林是梵凈山區生態系統的主體,森林資源是其生物資源的核心。它既是生態系統的第一性生產者,又是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樞紐;同時因其特殊的層次結構,形成了動物、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地。除此之外,梵凈山尚有眾多低等動物、無脊椎動物類群的研究還未涉及。
清代,梵凈山稱“月鏡山”、“卓山”。因朗月之夜,人影映于老金頂崖壁之上,如鏡一般,稱“石鏡”或“月鏡”;相傳八月十五日子時,萬國九州之影悉現于石鏡中,故稱“月鏡山”(陳鼎《黔游記》,康熙十年,1672年)。又因新金頂超然卓立,故又稱“卓山”。(康熙年)《貴州通志》云:“梵凈山一名月鏡山……皆立梵宇,又有辟支佛跡……黔中勝概,無逾于此;訪之中州名山,亦未多得?!?br />
通用“梵凈山”,而“飯甑山”、“大佛山”之名仍流傳于民間
在此可以看到梵凈山一大奇觀--萬米睡佛、又為佛中佛,佛頭三個、座佛兩尊,寓意“五福臨門”,且長達萬米,為世界之最,極像大肚彌勒,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凈山稱作“大佛山”,山即是一尊佛、佛即是一座山。
明萬歷四十六年(1618年)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,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,對梵凈山的地理位置、山形地貌、名勝古跡、歷史傳說、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。碑文寫到梵凈山是“古佛道場”,是“天下眾名岳之宗”,是“上之穹隆接天、下之厚重住地”、“崔巍不減五岳、靈異足播千秋”,是名震南京、北京,傾動十三地方行省,吸引王公大臣、黎民百姓紛紛涌來朝拜的“極樂天宮”,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山峰直立高達百米,上半部一分為二,由天橋連接兩端。兩邊各建有一廟,一邊供奉釋迦佛、一邊供奉彌勒佛。紅云瑞氣常繞四周,人稱紅云金頂,諧“鴻運金頂”。狀若飛天游龍,又似佛手二指禪,更像人類的生命圖騰。根據其形而又稱“天下第一峰”。
攀鐵索而上,四面懸崖峭壁、一路古廟摩崖,主要有明萬歷元年的《道院》、清康熙52年的《天橋功德碑》等。中途經過靈官殿、龍頭石,到達觀音洞。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,依山懸空建成石屋,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,供奉觀音菩薩。觀音洞又叫做“打兒洞”,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,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,必得佛賜子女并健康成長。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-報恩石,上刻有“無德不報”四個大字。從觀音洞往上為“金刀峽”“一線天”。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“定心水”。
彌勒殿始建于火牛年(明萬歷五年1577)。由大禪師仁欽宗哲主持修建,為塔爾寺最早的正式佛殿,該殿是座兩層歇山頂漢宮殿式建筑,高13米左右,平面呈正方形,面闊5間,進深5間,15根藏式八欏柱承飛檐,起斗拱,精雕細刻,著彩飾花,粉金繡文,形成回廊殿,間豎嘛呢經輪8對,隨信徒轉動,吱吱作響。
梵凈山是西南地區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。宋代,佛教已正式傳入梵凈山。北宋初年,在該山西麓的思邛縣興建了貴州省較早的一座寺院--西巖寺(今印江縣城郊)。(道光)《印江縣志》云:“西巖寺……宋時建?!薄端寄细尽吩疲骸拔鲙r寺,在(印江)縣西五里,宋時建?!薄顿F州名勝古跡概說》云:“西巖有寺,宋跡也?!蔽鲙r寺建于北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(965年),歷代多次重修,后毀于“文革”,是貴州境內一座有一千年歷史的著名古寺,實為梵凈山佛教的祖庭。
明初,明朝政府在梵凈山地區開采朱砂與金礦,派有官員督辦。由于梵凈山風光神奇,佛教于是興盛起來,成為僧眾向往的“梵天凈土”,故正式得名“梵凈山”,民間則稱“大佛山”。明初在梵凈山重修西巖寺外,還修建了天馬寺等寺廟。明永樂11年(1413),思南土司、思州土司為爭奪朱砂發生戰爭,明政府改土歸流,在梵凈山環山地區設立思南、銅仁、松桃、石阡四府。同年,貴州行省正式成立。
明萬歷年間,梵凈山因“有古佛道場”而被稱為“古跡名山”。貴州巡撫郭子章(今江西省人)撰《黔記》(1608)載梵凈山云:“貴州山以梵凈山為第一,可比天臺?!泵髂┱憬娙酥x國??骨迨『?,隱居梵凈山,便自號“天臺逸人”。
自明隆慶年間至明萬歷(1567--1618)和清康熙、乾隆、嘉慶、光緒年間,明清政府先后五次對梵凈山神、佛、廟宇進行維修。
歷代所修寺廟甚多,大小寺廟數百座,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最為著名,四大皇庵之一的護國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,寺產遍及周圍30多里。釋迦殿、彌勒殿在金頂上,始建于明朝,左為釋迦殿,右為彌勒殿,中為金刀峽,天橋橫跨峽上以溝通兩殿。廟后各有一巨石,一名曬經臺,一名說法臺。這組建筑地處梵凈山絕頂,下臨一千多米的深谷,舉目四眺,百里風云盡收眼底,甚為壯觀。承恩寺(俗名上茶殿),在金頂左側,正殿三間,門額陰鐫“敕賜承恩寺”五字,兩側配殿八間,僅存部分殘墻,全部建筑面積占地1250平方米。鎮國寺(俗名下茶殿)在承恩寺下方,始建于明代,20世紀50年代傾塌。金頂古廟較多,遺址尚有回香坪、老金頂、圓通殿等多處。
“敕賜重建梵凈山金頂序”碑位于金頂東北500米處的老金頂腳,海拔2270米,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(公元1618年),碑為古排樓式,碑帽已脫落,而鑲碑石坊及鼓形護腳、敦厚的臺基仍舊完好。額鐫“敕賜”二字,故俗稱敕賜碑。禁砍山林碑,共兩塊,分別刻記清道光十二年1832)十二月護理貴州巡撫麟慶、貴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。1985年9月列為省級保護文物。
《敕賜碑》全稱《敕賜梵凈山重建金頂序碑》,為明朝萬歷帝賜封建立,位于梵凈山老金頂下,碑高2.9米,碑心高1.85米,寬1.51米,碑額豎刻"敕賜”兩個大字,左右飾以騰龍拱護紋,上罩彩云。碑文悉為楷書,計1349字,其中序文838字,附文516字。其碑序文,駢麗優美,為梵凈山的千古絕唱。
天橋架于金刀峽之上的石拱橋,凌空千尺,極為壯觀,橋面寬1.86米,長5.41米,拱跨5米,始建年代應當與釋迦、彌勒殿同。二天橋在金頂腰,高3.9米,寬3米,雍正九年(1731)曾加修理。這兩座橋迄今保存完好。
觀音洞在金頂半山凹處,外方砌石墻,有巖漿泉水涌出,屬上金頂的半山朝拜之處。九皇洞在金頂北約1公里,為一天然石洞,面積100多平方米,傳說九皇娘修煉之處,洞門為塊石砌成,洞內有皇娘梳妝井和磨簪石等。
金頂高約90米,海拔2493米,中部裂縫名金刀峽,將金頂一分為二,上有天橋相連。金頂周圍萬卷經書、蘑菇石、老鷹巖、“金盆洗手”栩栩如生。老金頂千姿百態,角峰相遂,百丈深淵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,堪稱一絕。
從金頂遠望,白云無際,濃密處如堆積的新絮;稀疏時像薄洗的輕紗。面對此景,清人有詩云:“轉眼風云相會處,憑空移步作神仙?!?br />
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后,在與太陽相對的云霧中出現五彩光環,中嵌人影,人動影動。在火光照耀的夜晚,濃霧中還會出現比人高大數十倍的投影,即幻影。
梵凈山紅花綠葉四季不敗,珙桐、杜鵑、玉蘭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,一年四季輪番開放,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,心醉神迷。數百年來,湘、鄂、川、黔、贛、滇、閩及東西各國善男信女前來朝拜,絡繹不絕,“崔巍不減五岳,靈異足播千秋”,“若城市然”,足見當時佛教之盛況。
梵凈山從金頂摩崖石刻到廟宇的斷垣殘壁,從民間故事傳說到民風民俗,都透出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息。雖然,由于現代社會人類活動,森林及動物大量減少,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態并擁有黔金絲猴、珙桐等珍稀動植物的地球“綠寶石”名氣大增。已成為全國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態旅游的重要目的地。
明清以來,彌勒與梵凈山的傳說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,古人在新金頂顛峰之上建釋迦、彌勒兩殿,作為梵凈山佛教的最高象征。明代《敕賜碑》中,對彌勒與梵凈山作專門記載,并稱梵凈山是“無邊法界,極樂天宮”。明萬歷、清康熙年間,兩次敕封梵凈山,要求官府保護梵凈山“一大正殿、四大皇庵、48大腳庵”,清末又設“都司衙門”加以保護。
梵凈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。在新、老金頂附近,常??梢钥匆娖婷畹摹胺鸸狻焙汀盎糜啊?,古人認為“佛光”和“幻影”就是“彌勒顯像”,莫不虔誠跪拜。此外,從西路朝山古道的“拜佛臺”遠看,梵凈山就呈現出三座彌勒像并列的景象:老金頂是彌勒坐像,新金頂是金猴朝拜彌勒像,三大主峰相連則是長達萬米的彌勒臥像。貴州已故著名作家張克先生在梵凈山采風時,從百余里外的印江縣彌陀寺遙望梵凈山,同樣也發現金頂是一尊巨大的彌勒像。
有鑒于此,貴州佛教協會會長慧海老和尚重新認定梵凈山為彌勒道場。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小飛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親臨梵凈山。他們對梵凈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給予充分肯定。學誠法師再次肯定梵凈山“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”,并親題“梵凈山彌勒菩薩道場”碑名。
銅仁市委政府在“十三五”規劃,以環梵凈山的一市(銅仁市)三縣(江口、松桃、印江)為規劃范圍,其總體定位為:以生態文化和佛教文化為核心吸引力,建設文化體驗、生態旅游復合產品,滿足游客尋求質樸、回歸自然、創造夢想、洗滌心靈的需要,逐步把梵凈山文化旅游圈構建成為高氧、低碳和無污染旅游圈,原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圈,最終打造成國內一流、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。梵凈山作為世界上同緯度(北緯27度)上保存較為完好的綠色生物孤島,已于2017年列入中國政府報送的申報2018年世界自然遺產的項目。
梵凈山是集佛教文化、生態植被研究,觀光旅游、休閑度假、避暑等為一體的圣地。交通便利,有飛機、高鐵、高速公路到達銅仁市區,進入梵凈山。目前,銅仁機場已開通有廣州、貴陽、長沙、北京、上海航線,銅仁機場距松桃縣城41.7公路;松桃至梵凈山有三條線路:一、從松桃到烏羅冷家壩,進入梵凈山,此線路風景秀麗,沿途原始森林,適合于中、青年且敢于探險;二、從松桃到寨英至桃花源(冷家壩),可看寨英古鎮,高榜梯田;三、從松桃至木黃到金廠上印江天慶寺到梵凈山。以上三條線都會到牛峰包會和,沿途風景,能看到野生動物,如娃娃魚、金絲猴、彌猴、云豹(華南虎),以及很多名貴中藥材三七、天麻、防風等。從松桃境內進入梵凈山,具有險、奇、美、原始生態等特征。
上蒼博愛賜寶山,梵天凈土御桃源!
梵凈美景如畫廊,苗鄉淳樸惹圣賢!
米酒千杯任君飲,夢幻佛光在梵凈!
今世惜緣來相聚,不虛此行勝仙境!
?。卟?nbsp; 收集整理)